-
渠单
首字笔画数:11笔 百家姓排行:527位
现行较常见姓氏。分布颇广:今天津之武清,河北之尚义、景县,山东之鱼台、平邑,山西之太原,内蒙古之乌海,辽宁之清原,湖北之武昌等地均有分布。汉族姓氏。《郑通志》、《续通志》、《清通志》之《氏族略》亦俱收载。其源不一
-
旦单
首字笔画数:5笔 百家姓排行:519位
旦姓主要源自:风姓、姬姓。源于风姓,出自上古第一帝伏羲氏后裔,属于以国名为氏。在史籍《帝王世纪》中记载:“燧人氏殁,庖羲氏代之,继天而王,首德于木,为百王先,帝出于震,未有所困,故位在东方,主春,向日之明,是称太昊,都陈”。
-
保单
首字笔画数:9笔 百家姓排行:517位
保姓主要源自:芈姓、姬姓。源于芈姓,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公族后裔保,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。据史籍《路史》记载,春秋时期,楚国公族有后裔名保,其后代以祖上名字之“保”为氏,世代相传至今。
-
藏单
首字笔画数:17笔 百家姓排行:516位
藏姓主要源自:姬姓。姓氏来源出自姬姓,是用封地作为姓氏的。春秋时,鲁孝公的儿子驱(音抠),被封到臧邑(今山东境内),称为臧驱。他的后代就用他的封邑名“臧”作为自己的姓氏。见《通志》。
-
正单
首字笔画数:5笔 百家姓排行:508位
正姓,《左传》、《通志·二七·以字为氏》记载:“正氏,亦作政氏。宋上卿正考父之后。”因为宋国公族是黄帝后裔,所以正姓源于黄帝。
-
矫单
首字笔画数:11笔 百家姓排行:507位
矫姓主要源自:姬姓、姒姓。源于姬姓,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矫父之后,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。据史籍《风俗通义》记载:“春秋时晋大夫矫父之后。”该支矫姓读作jiǎo。矫氏族人大多尊奉矫父为得姓始祖。
-
次单
首字笔画数:6笔 百家姓排行:505位
次姓主要源自:风姓、芈姓。源于风姓,出自伏羲氏之子十日,属于先祖名字为氏。源于芈姓,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君主楚顷王襄之后裔,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。
-
宇单
首字笔画数:6笔 百家姓排行:502位
申,周时姜姓国,故城在今河南南阳北20里。申伯为周宣王母舅,申国之伯,周卿士,其后有宇氏,见《路氏》。亦见《姓苑》。宇姓来源于春秋申国国君之后,祖字得姓。相传分两枝 一是天赐族一是仆从族。
-
布单
首字笔画数:5笔 百家姓排行:497位
布姓主要源自:嬴姓、芈姓、步姓。源于羌族,出自战国时期赵国大夫布子,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。据史籍《风俗通》记载,战国时期,赵国有个大夫号称布子,本为西北羌族人,他极善相马,每相必得名驹,因此深受赵王的喜爱和尊敬。
-
展单
首字笔画数:10笔 百家姓排行:496位
据《姓氏考略》引《列仙传》注称:“帝喾时有展上公,得道,为展姓之始。”据《郑樵注》云:“姬姓,鲁孝公之子公子展后,以名为氏。”或按:“隐八年无骇卒,无骇者,展之孙也。”又《传言》:“羽父请氏,公命以字为展氏。”春秋时周公的
-
冶单
首字笔画数:7笔 百家姓排行:495位
据 载,源自元末被封为甘肃行省 佥事的西域维吾尔人薛都尔丁。
-
长单
首字笔画数:4笔 百家姓排行:494位
长姓主要源自:姜姓、姬姓。源于姜姓,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公族后裔仲长氏,属于复姓省文简化为氏。宁长牂,姬姓,是春秋时期卫国大夫,武将,其父亲就是著名的卫国大夫宁武子(宁俞),远祖乃是周文王姬昌的第九子姬封(卫康叔)。在宁长牂